肌上皮細胞標記
p63、vimentin、S-100、Hmw CKs (high-molecular-weight CKs)、SMA、MSA、GFAP
腺細胞標記
p63、EMA、CK7、CK19
複層鱗狀上皮細胞標記
Hmw CKs (high-molecular-weight CKs)
25% 的多型性腺瘤會有局部鱗狀細胞化生,可能與該部位缺血有關
鱗狀化生后會產生角質產物,包括角化囊腫與含角化珠的鱗狀上皮細胞島
角化囊腫內襯上皮有複層鱗狀上皮細胞標記,但還有部分腺細胞標記。可能
表示鱗狀細胞化生的來源是腺細胞
缺乏軟骨黏液層(chondromyxoid stroma)而廣泛鱗狀化生的多型性腺瘤與
以下疾病鑒別診斷:
惡性:mucoepidermoid carcinoma、squamous cell carcinoma
良性:choristoma、keratocystoma
本例之多型性腺瘤與黏液表皮樣癌(mucoepidermoid carcinoma)比較:
黏液表皮樣癌之囊腫內襯上皮為黏液細胞,因此缺乏角質化構造
本例有纖維囊封,表示良性程度高
黏液表皮樣癌無 S-100、SMA、vimentin
本例之多型性腺瘤與鱗狀上皮細胞癌(squamous cell carcinoma)比較:
本例的細胞異生程度低,缺乏惡性轉變(侵犯、壞死、轉移)
鱗狀上皮細胞癌無 CK7、S-100、SMA、vimentin
本例之多型性腺瘤與迷芽瘤(choristoma)
或角化囊性瘤(keratocystoma)比較:
相似:有內含角化板、複層鱗狀上皮襯裡的複數囊腫,與其他角化構造
相異:后兩者缺乏腺體表現型,如肌上皮細胞與導管狀構造
免疫組織化學檢查可以證實本例腫瘤內之導管狀結構
管腔細胞為腺細胞型、離腔細胞為肌上皮細胞型
其他實質部分亦為肌上皮細胞型構成
與一般多型性腺瘤相比,本例缺乏軟骨性、骨性;黏液性轉變
Ki-67 表現很少表示此病灶增生較緩慢,這也是多型性腺瘤的特征之一
本次呈現桉例的區域性、性別、與顯微表現都不常見。多型性腺瘤出現廣泛鱗狀
化生與角化囊腫形成會造成診斷困難。要特別注意將其與惡性病灶鑒別開以避免
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療。當多型性腺瘤的表現不常見時,除直接以型態學表現診斷
外,免疫組織分析也可以幫助強化鑒別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