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---
---
(點擊查看產品報價)
不同溫度、果徑、接種源濃度及傷口之有無對發病的影響實驗方法!
選取PP-1菌株經PDA于25℃培養10天后,以無菌水洗下分生孢子,調成2.75X106/ml濃度孢子懸浮液,并添加0.02%的Tween20。以80mm以上相等果徑之果實進行病原性測定,將前述孢子懸浮液噴于果面,套以塑膠袋保溼,放置15-35℃(間隔5℃)定溫箱,各溫度接種5個果實,2重複。另以無菌水噴溼者為不接種對照組;經10日后調查發病度。以大(80-95mm)、中(41-79mm)、小(40mm以下)果徑果實進行病原性測定,每一溫度接種10個果實,同上述方法接種并放置于25℃經10日后調查發病率。以80-95mm果徑之果實進行傷口有無測定發病,將果位按縱向分為上、中、下等部位,再區分為有無傷口處理及人工接種與否,以襯墊摩擦造成定點傷口,接種浸有前述孢子懸浮液之濾紙環,貼上透明膠帶,套以塑膠袋保溼,對照組之濾紙環則浸無菌水,放置25℃定溫箱,各接種10個果實,經10日后調查發病率。將接種源濃度系列稀釋成107–101conidia/ml,同上述方法,各濃度接種4果實,各2重複,接種10日后調查發病度。發病度=(7A+5B+3C+D+0E)∕(7X調查果數)。其中A:病斑分佈在果實1∕2以上面積者,B:病斑分佈在果面1∕4-1∕2,C:病斑分佈在果面1∕8-1∕4,D:病斑分佈在果面1∕8以下,E:無病斑。
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,禁止復制,轉載注明地址
上海光學儀器一廠-專業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
顯微鏡價格